【濉中医科普】“劳动节”里遇“立夏”,如何养生看这里……
作者:宣传科 易凯林 日期:2021-05-04 16:10:17 浏览量:
5月5日
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时节
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
立夏正逢春夏交接之际
此时养生应顺应四时的变化
重点是养“心”
以平和过渡到夏季
“劳动节”里遇“立夏”,如何养生请仔细阅读
1、心情舒畅,精神安宁
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即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主管的。《内经》亦有云:“心者,为阳中之太阳,通于夏气”。
立夏之后,气温升高,心阳旺盛,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,故此时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,保持心境平和、心情舒畅、怡然自乐,尤其是老年人,防止心浮气躁、大悲大喜,出现气血瘀阻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俗语有云:“心静自然凉”,立夏在精神养生方面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凝神静气的事情,如读书、画画、写书法、打坐、下棋、听古典音乐等,让躁乱的心平静下来。
2、适当午睡,预防疰夏
夏季白昼时间长,立夏之后,我们的作息可以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整为晚睡早起,卧室床头可挂一些能养心安神之效的草药做的香囊以助睡眠,同时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(午时11:00-13:00期间)适当午睡或闭目养神半小时,可消除疲劳,预防“夏打盹”的情形。
春夏之交还易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,中医称之为“疰夏”,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、疲乏无力、头晕困倦、食欲减退、多汗、或有低热、大便不调等,多因入夏后暑湿渐盛,气候潮湿,脾胃运化失常,湿困脾胃,或素有脾胃虚弱,暑湿伤脾导致,一般至秋季可自然缓解。
在夏天我们可通过调整作息、适当运动,或服用消暑化湿的药品如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来预防疰夏的发生。
3、合理饮食,健脾祛湿
夏季天气炎热,出汗多,易消耗更多的津液,此时脾胃功能亦相对虚弱,我们需要合理饮食,以低盐、低脂、易消化及清淡饮食为主,避免贪凉、不洁饮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,防止急性胃肠炎。
可适当多吃酸味的食物如西红柿、草莓、葡萄、柠檬之类,可敛汗祛湿,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。
药材方面可以选用太子参、五味子、乌梅、山楂、百合、莲子、山药等益气养阴、健脾祛湿之品。
濉溪县中医医院"五一"劳动节期间(5月1日-5月5日)
医院执行无假日门诊,各科室专家门诊正常应诊,药房、医技等窗口科室正常开放。
医院开设急诊24小时绿色通道。急诊科、发热门诊、检验科正常排班。医院手术室、卒中中心、创伤中心、胸痛中心24小时开放急诊手术医疗、应急小组随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。体检中心正常工作,疫情期间就诊,请遵照医院疫情防控安排发热患者请前往发热门诊就诊
急诊电话:0561-6088888